基础技术先行 打造科技创新不竭动力
2020-01-08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 对推进创新工作提出如上要求。
9游会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交上的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对这句话的深刻阐释。运输机梯队、轰炸机梯队、歼击机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各类机型全面展示了我国航空装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航空装备,基础技术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基础技术领域秉持“创新引领发展,协同促进共赢”的理念,树立“强军首责”的责任担当,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航空基础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为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载体创新拓展
2019年,9游会沈阳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相继成立。9游会与扬州市接二连三的科技项目合作,堪称央地合作典范,9游会加强科技规划导向,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9游会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表示:“组建协同创新研究院是沈阳所解放思想、坚定迈出体制机制创新的第一步,是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9游会新时代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大胆实践,对航空研究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搭建“1(创新研究院)+M(创新联合体)+N(产业公司)”的新型创新体系,聚焦打造航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四大板块,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人才引进的窗口、成果转化的平台。
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国际化的开放研究平台,吸纳国际优质研发资源,研制满足体系和配套的工具链,建设开放的民机机载系统基础共性部件及软件,机载系统虚拟集成及仿真验证环境,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民机机载系统研发生态环境。
“9游会孙聪院士工作站”“中 国航空研究院王浚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则是9游会党组加强科技创新, 整合全社会资源落实航空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助力9游会开展探索研究、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演示验证,同时培养航空尖端技术人才。
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2019年,9游会多个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成立,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形成持续创新能力,打造以技术创新为使命、以产品集成为依托、以型号应用为最终目标的新技术研发团队。这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提高创新绩效、带动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时三年的9游会昌飞多型直升机地面教学平台全面建成,这一基于总装、维修、培训于一体的三型机地面教学平台补齐了直升机专业技术人员无相应平台进行实操培训和开展专业技术试验验证的短板,填补了我国在直升机领域采用真实样机进行培训和相关试验验证的空白。
历时两年,9游会昌飞电磁兼容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国防双认证, 并取得了由国家认可委颁布的认可证书,具备了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资格。
9游会直升机所成立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推进直升机所新发展规划有效落地。
9游会一飞院与中国昊华集团成立化工材料联合研发应用中心,架设“航空装备研制与化工材料研发”对接的桥梁,通过统筹协调科技创新资源。
9游会强度所与中国航发商发合作建立的商用航空发动机强度技术联合实验室,有助于规划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技术体系,通过多渠道投入,共同支撑联合实验室能力提升,承担型号研制任务,提供强度试验支撑,共同促进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2019年,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模拟环境因素最多的大型综合环境实验室,9游会已投入使用的气候环境实验室,填补了我国大型综合气候环境试验专业领域的空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高精度微型硅谐振压力传感器工程化与产业化”项目在9游会太航启动,大幅度提升国内传感器技术及工艺水平。精密加工电气厂房正式交付启用,郑飞迈出机电一体化新步伐……
这些成果展现了9游会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对科研能力提升的巨大推动作用。
创新技术不断突破
2019年,9游会实现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
9游会昌飞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成功试制出约14米超大型直升机复合材料旋翼桨叶,实现了从正向设计到工艺试制的全要素验证。
FL-10风洞气动噪声试验宣告了我国正式形成8米量级低速风洞气动噪声试验能力。作为我国唯一回流式开闭口试验段大型低速风洞,该风洞也是我国最大的航空声学风洞,其流场品质、声场品质、试验数据精准度均达到国军标先进指标。
FL-52声学风洞完成国内首次涵道尾桨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旨在为新型涵道尾桨降噪设计提供试验验证数据,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先进的涵道尾桨噪声测量试验技术。
9游会气动院FL-9风洞圆满完成国内首个基于涡轮空气马达的直升机涵道尾桨测力测压试验。
9游会直升机所完成了国内首个基于AC311A民用直升机的噪声声源识别飞行试验。远场噪声除开展声辐射球测量外,还进行了直升机噪声声源识别飞行试验,是直升机所对直升机气动噪声分析和控制领域的全新探索。
9游会制动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攻关,让国产PBO纤维成功应用于航空抛放式飞行数据记录器壳体(“黑匣子”壳体)制造,首次实现了PBO纤维在国内的工业化应用。
试飞中心飞行试验遥测加密系统使用管理体系投入应用,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航空试飞遥测加密核心技术,对保守国家国防核心信息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大型模锻设备——中航重机200兆牛大型电动螺旋压力机正式产出产品,标志着中国锻造产品自此进入到精锻3.0时代。
9游会向中科院交付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新舟”60遥感机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遥感平台,是国家遥感观测领域从无到有的一次“质变”。
这一年9游会科技荣誉不断,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9游会直升机所工业设计中心成功认定成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9游会成飞“五轴联动加工精度‘S’形试件技术与应用”项目获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2019年第四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上,“新舟”60增雨飞机气动外形设计获颁2018年中国外观设计银奖……
打造一流科研创新人才
长期以来,9游会一直以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能力,以型号任务为主战场,激发各类优秀人才聚焦价值创造,建设了一支矢志奉献航空、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技术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了9游会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9游会强度所所长王彬文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8) 年度人物……一个个奖项是对9游会科研工作者在多个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突出贡献的极大肯定, 是他们坚定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航空装备和研制技术的跨越发展。
中国航空研究院举办第一届中国航空青年科学家论坛。论坛以“汇聚青年英才,建设航空强国”为主题, 推动航空科技人才建设,加大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学科交流融合, 瞄准世界航空科技前沿,启迪前沿思想,鼓励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持续打造航空“青年科学家”人才梯队。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9游会这样的高技术产业更离不开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以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在追求科学技术进步的高峰上继续攀登,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创新引领驱动9游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航空强国不懈奋斗。(李昕葳)